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宋国军1 焦晓红2 梁 琪1 刘 洁1

所属单位:1.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手术麻醉科 (陕西 西安 710021) 2.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医医院麻醉科 (陕西 西安 710089)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47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螺旋CT重建,计算螺旋CT重建成像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横截直径、气管受压的狭窄段长度、末端受压的气管横截面积及直径等数据。结果 螺旋CT重建成像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最小为0.79cm2,最大为1.36cm2,平均横截面积(1.06±0.54)cm2;测量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直径最小为3.42mm,最大为9.63mm,平均横截面积(6.53±1.17)mm。螺旋CT重建成像评估气管狭窄程度分级Ⅰ级者28例,气管狭窄程度分级Ⅱ级者19例。未受压位置气管直径在10.14-16.75mm,平均直径(13.01±2.12)mm;狭窄段长度最小为2.71,最大为6.09cm,平均(4.12±0.69)cm;未受压位置气管的横截面积:1.20-2.95cm2,平均值 (1.98±0.31)cm2;气管的狭窄段末端与环状软骨最小距离为4.81,最大7.32cm,平均值(5.79±0.62)cm。根据47例螺旋CT重建成像图像评估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未出现插管失败,成功率100%,麻醉过程中氧饱和度检测:95-100%,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3.50-5.51kPa。结论 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可有效测量并评估 气管狭窄情况,为临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提供相关资料。

【关键词】气管狭窄;麻醉前;螺旋CT重 建成像;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15;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23

前言

  气管狭窄是临床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因为气管支气管内良恶性肿瘤、气道内结核、外部压迫气管等原因引起的。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较直观、明了的显示人体气道及毗邻组织的立体解剖学关系,在诊断气管狭窄原因或提供相关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检查中优势明显[1-3]。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合并气管狭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患者麻醉质量,从而降低手术效果。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气道评估,以此提高患者麻醉质量并保障患者手术效果。多层螺旋CT成像速度较快,密度分辨率高, 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不受层面外组织结构影响、无重叠投影、后期可对图像进行重建,手术前可评估患者气道狭窄程度[4]。本研究收集了47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螺旋CT重建成像检查,旨在探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