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占银1 阿尖措1 苏桂芳2
所属单位:1.青海红十字医院骨二科 (青海 西宁 810001) 2.青海红十字医院妇科 (青海 西宁 810001)
PDF摘要
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 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出现疼痛、活动障碍表现,经手术确诊为为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感染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于显像前1周内行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行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检查,获得SPECT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SPECT断层图像、CT断层图像及SPECT/CT融合图像。将实验室检查及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对照,比较二者鉴别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84例患者, 经假体翻修术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者52例,假体松动32例;实验室检查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Kappa值为0.224,一致性较差;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Kappa值为0.796,一致性较好;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实验室检查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8,9.621,16.460,P均<0.05)。结论 较之于常规实验室检查, 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诊断效能更高, 更接近手术确诊结果,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SPECT/CT融合图像;三相骨显像;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19.+3;R6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44
前言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关节炎的标准化方案,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疼痛及行动困难等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疼痛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难以单纯从症 状或体征方面鉴别,且两者处理方法有较大差别[2]。因此早期鉴别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对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是鉴别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方式,但常规X线片检查仅能获得平面图像,精确度较低,而MRI检查时可出现伪影,影响图像评价[3]。近年有研究发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 (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既可获得金属假体及周围区域三时相骨骼图像,还可获得该区域的SPECT图像、CT图像及SPECT图像与CT图像的融合图像,同时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的影像信息,有效弥补SPECT及CT各自图像的缺陷[4]。鉴于此,本研究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活动障碍表现的84例患者进行SPECT/CT结合三相骨显像,观察其图像特点及对鉴别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效能,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2 期
2019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