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C臂C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115例AICD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使用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臂CT和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分别作为CT组和DSA组。分析C臂CT影像学,比较两组患者AICD类型,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情况,介入手术并发症检出率。结果 患者C臂CT脑部血管图像显示动脉出现狭窄,且远端狭窄位置有血栓, 其后DSA证实C臂CT检查结果;介入手术将血栓栓子取出后血栓情况消失而其狭窄情况未改善,患者植入Apollo球囊扩张支架后狭窄消失,C臂CT检查显示治疗后有高灌注征象;CT组患者检出AICD类型检出率情况与DSA组检出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变长度、最小直径、直径狭窄程度和面积狭窄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CT组对于介入手术后并发症检出率(10.43%)显著高于DSA组(2.61%)(P<0.05)。结论 C 臂CT技术在AICD介入治疗时可以有效检出患者血管异常情况,诊断效率较好,其对血管狭窄情况诊断可与DSA检查相媲美, 但其可在介入手术后有效检出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C臂CT技术;急性缺血性脑血 管病;介入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3;R7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2.047
前言
脑血管由于堵塞引起脑细胞血氧供应不足容易使患者出现脑梗死,若未经及时治疗,会造成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ICD)为颅脑血管病变所致,近年来由于膳食结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AICD发病率逐年上升[2]。AICD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手段,其可将治疗药物如尿激酶等传送到病变位置,可以达到改善循环、抗凝以及溶栓等作用[3]。C臂CT技术可以快速 对血管病变、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灌注所致出血情况予以准确评估,并能够有效显示介入支架与脑内血管关系。临床上常用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作为检查AICD检查金标准,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检出情况[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AICD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使用影像学检查资料,旨在显示C臂CT技术在AICD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 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2 期
2019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