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CT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杜廷伟1 薛 静2 王运昌3
所属单位: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PDF摘要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超声造影(CEUS)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AD)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DeBakeyⅢ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AD介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均行CEUS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破口数量及腹段真假腔直径。结果 术后3个月,12例Ⅲa型AD患者经CEUS和CTA检查,A、B、C检测段内均无新发内膜撕裂或夹层;另41例Ⅲb型AD患者,CTA检查共发现破口128个,平均 (3.12±0.91)个;CEUS检查共发现破口73个,平均(1.78±0.56)个;两者平均腹段主动脉破口检出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41例Ⅲb型AD患者破口数量,A检测段平均0.27个,B检测段平均0.98个,C检测段平均0.54个;CTA检查,A检测段平均0.95个,B检测段平均1.49个,C检测段平均0.68个;两种检查方法A、B、C检测段平均破口检出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EUS与CTA检测41例Ⅲb型AD患者腹腔干、 肾动脉、肠系膜及腹主动脉分叉水平真假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A和CEUS在DeBakeyⅢ型AD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CT血管成像;超声造影;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
【中图分类号】R445;R5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19.10.012
前言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腔内的高压、高速血流经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扩展,形成“真假双腔”的一种病理改变[1]。 AD病因不明,好发于50-70岁男性,囊性中层坏死为其基本病变, 常与马凡综合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共存,与医源性 损伤、外伤等因素密切相关[2]。AD介入术是指通过多个覆膜支架进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面积小、康复快等优点,已成为DeBakeyⅢ型AD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DeBakeyⅢ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T血管成像 (CT angiography,CTA)和超声照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在该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10 期
2019年10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