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脑梗死CT影像学表现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观察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 6例脑组织密度减低,其中2例伴有出血;岛带征11例,大脑中动脉点征9例,豆状核模糊12例,2例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阳性;与健康组比较,脑梗死组的Qmean、Vmean、Vmax、Vmin明显降低(P<0.05);而Wv、Zcv、CP及DR显著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梗死组的Rv也有升高,但是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可清楚显示早期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对脑梗死病变的范围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变,临床上可对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早期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对脑梗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CT影像学表现; 血液动力学参数;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43.3;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09.006
前言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多好发于40~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2-3]。常见的病因有大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子、小血管病变。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危急、致死率高,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尤其重要[4]。医学影像学是临床上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主要辅助方法之一,其中包括CT、MRI检查等[5]。CT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6]。本文对早期脑梗死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与CT检查相对照。通过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脑梗死CT影像学表现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9 期
2020年09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