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作者:林 芸 尚 娟 曹海泉

所属单位:南充市中心医院嘉陵院区ICU(四川 南充 6370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记录患者CT的表现,观察病灶是否累及脑中线部位,并将其分为累及组和不累及组;记录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及GCS计分。结果 CT检查下显示9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其中42例患者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48例患者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与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组的临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未累及脑中线部位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病灶累及脑中线组的患者;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与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的GCS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组患者的GCS计分情况比病灶未累及脑中线组严重,计分更低。结论 颅脑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重要方法,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其次DAI的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的患者其临床预后差并且GCS计分较低,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颅脑CT; GCS评分;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R445.3;R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09.010

前言

       弥漫性轴索损伤又称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易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是一种主要弥漫分布在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1]。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率高,占致死性颅脑损伤的29%~42.5%,其中小儿的发病率低。病死率也高,严重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高达40%~53%[2-3]。患者发生弥漫性轴索损伤后,会长时间昏迷,意识恢复慢,严重的病人往往伴有去大脑强直,去皮质强直,植物状态或痴呆,常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潴血、脑室内出血、脑池出血及基底节区出血导致死亡,所以早期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非常重要[4]。医学影像学是临床上检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之一[5],其中包括CT检查、MRI检查等。CT检查是临床上首选的诊断手段,但其检出率不高。MRI的检出率虽然比CT高,但是检查时间长,患者配合困难,会影响图像的质量,而且检查费用昂贵,所以在临床诊断脑外伤诊断上不被广泛应用。目前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这也是神经外科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难题[6]。本组研究通过回顾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