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良、恶性消化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 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分析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 瘤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50例 患者中肿瘤直径1.8cm~22.47cm之间。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有7例,直径5cm~10cm的患者有12例,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有31例。肿瘤向腔内生长的有34例,占68.00%;肿瘤向腔内生长的有16例,占32.00%。20例密度均匀;30例密度 不均匀。良性肿瘤中1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缘强化较明显;低度恶性肿 瘤中有13例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缘明显强化;恶性肿瘤中3例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缘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发生的部位、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轮廓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MSCT表现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肿瘤预后的评估提高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良恶性肿瘤;消化道间质瘤
【中图分类号】R246.5;R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8.044
前言
消化道间质瘤,大部分是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 性肿瘤[1]。消化道间质瘤是目前被定义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多发于40至8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消化道间质瘤50~70%发生于胃,20~30%发生于小肠,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 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3]。有良、恶性之分,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消化道间质瘤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4]。消化道间质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主要表现为肿块,良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又不一样。消化道间质瘤需进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治疗方式要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及肿瘤的性质来进行选择,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差别较大,预后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直接关系,所以早期诊断消化道间质瘤良恶性对手术方案和预后至关重要[5-6]。本组研究搜集了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 收治的消化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为更好的对消化道间质瘤疾病进行良、恶性的预测,现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8 期
2020年08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