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骨骼肌肉
肿瘤性贫血患者腰椎MRI中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骨髓信号变化的定量和半定量评估*
作者:周志娇* 郭 飞 刘 秀 杜 燕
所属单位:南充市中医医院放射影像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PDF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性贫血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诱导的骨髓信号变化。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前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水平分为≤200 mU/mL组26例和>200 mU/mL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rHuEpo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评估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骨髓与皮下脂肪的信号强度比(SIR)、SIR变化(ΔSIR)和T1WI序列信号强度分级。结果 两组治疗4周、8周时的RBC、Hb、RC、MCH均高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的RBC高于治疗8周时,治疗8周时的Hb、RC、MCH均高于治疗4周,≤200 mU/mL组治疗4周、8周时的RBC高于>200 m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腰椎骨髓SIR均低于治疗前,≤200 mU/mL组治疗4周时的SIR低于>200 mU/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时的ΔSIR低于治疗4周,≤200 mU/mL组治疗8周时的ΔSIR高于>200 mU/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时的腰椎MRI骨髓信号分级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时的ΔSIR与RBC、HB、RC、MCH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治疗能提高肿瘤性贫血患者Hb、RBC、RC和MCH水平,且治疗期间腰椎骨髓MRI信号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可能与骨髓成分转化相关,其详细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肿瘤性贫血;骨髓信号;腰椎;制锱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中图分类号】R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5.08.048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3卷, 第 8 期
2025年08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