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腹部

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

作者:史佳丽1,2,3,4 郭 钰1,2,3,4 杨新梅1,2,3,4 徐 媛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1,2,3,4 刘建莉1,3,4,*

所属单位: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 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3.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 4.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甘肃 兰州 730030)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能谱CT腹部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 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阳性组(25例)和阴性组(27例)。 分别测量了肝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计算标准化碘浓度、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以及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RICAP-VP: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IC差异比值, RICAP-VP =(ICAP−ICVP)/ICAP)。同时,测量肿瘤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40Kev、70Kev及90Kev单能量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根据病理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并比较两组在各期增强扫描中的各项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诊断效能,并计算相应的诊断阈值。结果 微血管侵犯阳性组病灶动脉期碘浓度(25.14±10.72 比16.59±6.77)、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31±0.22 比0.14±0.07)、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8.467(7.8,8.6) 比6.637(6.0,8.3)]、动脉期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 [0.675(0.6,0.7)比0.533(0.5,0.7)]、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0.296(-0.1,0.5)比-0.253(-0.7,0.3)]均高于微血管侵犯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以及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的曲线下面积较大,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动脉期标准有效原子序数、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以及多个参数联合诊断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66、0.763、0.702、0.853。结论 运用多参数联合分析,包括CT动脉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和静脉期碘摄取降低率,有助于准确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能谱CT;术前评估;多参数定量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5.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