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腹部
基于双源CT的影像学模型对儿童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 琴1 吴广巍1 孙 亮1 刘克明1 曲 源1 陈 杰1,* 艾尼瓦尔·玉素甫2
所属单位: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结石病区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PDF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双源CT(dual-source CT, DSCT)的影像学模型用于儿童上尿路不同成分结石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 12月间上尿路结石的5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体内的结石分析应用双能量方式进行扫描,而体外结石则将其放置于新鲜的猪肾内并全部浸于生理盐 水中再扫描,体内和体外结石的扫描条件一致。在其软组织窗分别采用80kV、120kV和140kV电压下测定患儿结石的CT值,并采用双能量结石分析的 相关软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判断。同时应用前期文献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样品的主要成分。结果 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发现29例纯结石,5例为混合结石。 24例术前采用DSCT扫描发现21例纯结石,2例混合结石。经统计分析,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羟 基磷灰石、胱氨酸结石这四种纯结石年龄之间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患儿发病情况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比体内、外草酸钙 结石、羟基磷灰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的扫描 CT值在80kV、120kV和140kV下经统计分析,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结石采用DSCT法(80kV和 140kV)时CT值的差值和DEI值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扫描方法和DSCT法测定的 ED值、CTDIvol值和DLP值经统计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SCT法均高于常规扫描法。 结论 四种纯结石在不同电压下进行体内或体外扫描 其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CT可作为临床上分析儿童上尿路结石成分的准确方法之一。结合CT值测量及DSCT分析软件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上尿路结石;儿童;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5.01.048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3卷, 第 1 期
2025年0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