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37例胆汁标本中共检出156株病原菌,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65.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占比37.8%,以粪肠球菌(13.5%)和屎肠球菌(9.6%)为主;革兰氏阴性菌(G-菌)占比62.2%,以大肠埃希菌(24.4%)、肺炎克雷伯菌(15.4%)及铜绿假单胞菌(10.3%)为主。G-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无耐药株产生。G+菌对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未检出耐药株, 屎肠球菌发现1例万古霉素耐药株。G+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利福平及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且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及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应加强对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监测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胆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657.4;R44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1.01.021
前言
胆道感染(biliary tract infection,BTI)在临床急腹症中较为常见,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胆囊炎及胆管炎,根据疾病病程以及发病急缓又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炎症。临床上,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为胆道结石,胆道结石易造成胆道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继而细菌寄生,引起胆道感染症状[1]。在正常机体胆道系统中,胆汁是无菌的。胆道感染患者其细菌主要来源是肠道,因此胆道感染情况下培养出的细菌种类与肠道菌群几乎一致,且十二指肠乳头是胃肠道细菌逆流感染的主要途径[2]。胆道系统感染最常见的菌群是胃肠道来源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白杆菌为主。抗生素治疗在胆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菌群种类发生变化,这使得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变得日趋困难。为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菌群分布特点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继而为临床上对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37例胆道感染患者术中抽取胆汁,然后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实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罕少疾病杂志
第28卷, 第 1 期
2021年0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