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作者:张 凯1 姜 梅2 高德宏1,*

所属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52) 2.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核医学科 (广东 深圳 518052)

PDF

摘要

目的 利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进行评估,并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重构特性和斑块位置分布特点进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收治的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70例,并利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统计患者的斑块位置和厚度,对斑块面积比、残腔率以及血管重构率等进行计算。结果 管腔的前下壁是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最容易沉积的位置,且斑块易成环形,正性重构是MCA粥样硬化狭窄的主要重构方式。结论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能够有利于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重构模式以及斑块的分布进行评估,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分辨率共振成像;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中图分类号】R445.2;R7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1.01.003

前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导致两种不同的重构,一种是由于血管向内收缩而形成的阴性重构,另一种是血管向外扩张 而形成的阳性重构。斑块的易损性和介入后并发症同血管重构方式息息相关[1]。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的重构现象可能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似[2]。当前临床上对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构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并且由于MCA位置普遍较深,采用1.5T高分辨率共 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imaging,HR-MRI)可以成功显示斑块,但仍无法提供优质图像,对于颅内血管进行评估的效果非常有限[3]。因此,本研究采用3.0T HR-MRI对MCA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了评估,统计患者的斑块位置,对斑块面积比、残腔率以及血管重构率等进行计算,并对3.0THR-MRI应用于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评估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