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对下肢良恶性肌肉骨骼系 统肿瘤(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下肢肌 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良恶性情况 分为良性组(n=26例)及恶性组(n=43)。分析下肢良恶性肌骨肿瘤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容量 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 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时间-信号曲线 (TIC)图像差异,并记录DCE-MRI诊断良 恶性下肢肌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26 例良性患者中非骨化性纤维瘤6例,肌间 血管瘤5例,脂肪瘤4例,动脉瘤样骨囊 肿、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神经鞘瘤各 3例,软骨母细胞瘤、血管平滑肌瘤各1 例;43例恶性患者中骨肉瘤26例,软骨 肉瘤6例,脊索瘤5例,高分化脂肪肉瘤 4,高分化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 两组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组Ktrans、Kep水平明显低于 恶性组(P<0.05)。两组TIC图像类型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诊断准确64例 (92.75%),Kappa值为0.847(P<0.001), 一致性极强。结论 DCE-MRI诊断良恶性下 肢肌骨肿瘤效果较好,其Ktrans、Kep等定量 参数及TIC图像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DCE-MRI;定量参数;肌骨肿 瘤;下肢;良性;恶性
【中图分类号】R445.2;R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 5131.2020.02.037
前言
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肌骨肿瘤)病理成分复杂,使肌骨肿瘤影像表 现复杂,部分恶性肿瘤早期通过形态学观察也难以判定,故利用客观 定量参数检查肌骨肿瘤性质有其必要性[1]。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DCE-MRI)可定量反 映病变的动态增强效果,其利用观察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评估病 灶内部血流动态变化及灌注情况,在肿瘤的定性、分级、疗效评估中 发挥重要作用[2]。既往,临床常使用早期增强斜率值、向心性增强率 等定量指标评估血管内部血管化程度及灌注情况,但在部分肿瘤诊断 中不适用[3]。近年来,容量转移常数(Ktrans)等DCE-MRI定量参数成为学 术界研究热点,Ktrans值为对比剂从血管内扩散至血管外的速度常数, 可反映肿瘤血供、肿瘤血管表面积、肿瘤血管通透性、细胞外间隙容 量等多种生物学性能,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4]。基于此,本 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下肢肌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Ktrans值等DCE-MRI定量参数 对诊断下肢肌骨肿瘤性质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2 期
2020年0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