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 的20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率、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职 能、机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 年复发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 疗依从率和护理质量,降低其不良情绪。
【关键词】肺结核;时机理论;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3.036
前言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采用化疗治疗该病,由于其属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治疗辅助,否则难以完成治疗周期,但大部分出院患者无及时专业指导,容易忽视对相关指标的定期检测,加上随着出院时间的推移,依从性逐渐下降,故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Cameron等于200年提出时机理论,将该疾病过程分为5个阶段,其强调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需求是随着时间变化的, 可为延续性护理提供理论框架。相关研究表明[2],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不仅可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 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国内对改理论的运用并 不多见,笔者将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护理中,观察其对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罕少疾病杂志
第27卷, 第 3 期
2020年05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