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收集我院2015年~2018年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2018年本院机档案室记载有关丹参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共42例,分析不同年人群、不良反应、病种、联合用药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累计器官及系统的不良反应中,全身性 损害百分比最高,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依次为26.19%、19.04%、19.04%、 16.67%;且男女比例为0.83:1,其中≤12岁的儿童占7.14%,≥65岁的老年患者占40.48%,18~65岁的患者群体占 35.71%;病种分析中,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各占11.90%,其次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各占 9.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7.14%;7.14%的患者联合用药≤5种,21.43%的患者5~11种,71.43%的患者≥11种, 57%的患者痊愈,31%的患者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 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种类多且涉及人群广泛,尤其是心血管 及肾病患者同时进行众多药物治疗时应提高警惕,国家药品安全局需继续加强中药管理。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3.038
前言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经,可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还可治心绞痛、月经不调、骨节疼痛、惊厥失眠,因此中医中常见服用含丹参汤剂治疗中风、 失眠、头腹痛等[1]。随着中西医学的结合,现临床常见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提取丹参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同时还可保护心脏,用途十分广泛[2-3]。 因本品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或使用不当时会严重影响药物效果,患者主要表现为瘙痒、头痛、心慌、发 热、口唇疱疹等多种症状体征。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16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共涵盖13大类、102种药品,其中中药及中成药26种,占25.49%,而所有通报的ADR/ADE累及器官中,皮肤相关的最多,同时,截至2018年11月底,共有中药保护品种证书192个,其中初次品种99个,同品种4个,延长保护期89个,其中有关注射用丹参、冠心丹参颗粒、冠心丹参滴丸、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等5个产品 的保护级别是2级,尽管注射剂型的成分都是丹参, 但成分含量不一样,少数患者使用后仍会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14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目前中医仍不断发展,中药制剂的使用情况居高不下, 有关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虽未明显上升,但中药注射剂,尤其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制剂仍需采取风险控制[4]。回顾收集本院各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以丹参注射液较多,故选取丹参注射液进行研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罕少疾病杂志
第27卷, 第 3 期
2020年05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