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及MRI、CT影像特点观察

作者:付信飞 马青松 黎 俊

所属单位: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 资阳 6413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MRI、CT影像特点。方法 将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有明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且术前CT、MRI影像资料完整无缺失的89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先行单因素分析,再筛选单因素分析有差异选项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MRI、CT影像特点。结果  双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单侧(左侧或右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低分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临床分期Ⅳ期转移率>Ⅲ期>Ⅱ期>Ⅰ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2cm患者转移率显著大于残余病灶直径≤2cm、0cm患者,术前有腹腔化疗的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无腹腔化疗患者,1期手术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2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分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是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CT诊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8.63%、特异度为97.26%、准确率为94.01%,阳性预测值95.12%、阴性预测值93.42%、kappa值0.870;MRI则为98.86%、99.326%、99.15%、98.86%、99.32%、0.981。结论 临床分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是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且CT、MRI均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显示,或可为卵巢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资

料。


【关键词】卵巢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MRI;CT

【中图分类号】R737.31;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09.041

前言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其转移途径除却直接蔓延、血行转移外,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肿瘤转移途径,其转移率最高可达41.00%,也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1-2]。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虽在卵巢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价值,NCCN指南亦推荐将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纳入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手术方案,晚期卵巢癌减灭术中可仅切除肿大的腹膜后淋结,但系统性腹膜后淋巴结是否能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仍存在较大争议[3-4]。因此,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明确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尤为重要,或可为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意见[5]。鉴于此,本研究采集病例并拟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MRI、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