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应用MRI扫描ADC值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雪岩 刘 艳

所属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附属肿瘤医院核磁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MRI扫描ADC值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活检确 诊的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预后分子指标(ER、PR、Ki-67、HER-2)ADC值水 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预后分子指标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SBR分级与对照组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比较有差异,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DC值明显高于I级、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ADC值明显低于I级、Ⅱ 级、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Ki-67不同表达水平ADC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ER阴性、PR阴性、Ki-67阴性ADC值明显高于ER阳性、PR 阳性、Ki-67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HER-2不同表达水平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的ADC值与ER、PR、Ki-67表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392、-0.348、-0.475,P均 <0.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HER-2水平表达无关( P>0.05)。结论 MRI扫描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可用于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

【关键词】MRI扫描;ADC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

【中图分类号】R73;R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8.019

前言

乳腺癌是临床中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每年因乳腺癌发病死亡的女性达1.3万人次,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常见于45岁到50岁的女性人群,女性在绝经期发病率可持续上升,70岁可到达最高峰[1-2]。 乳腺癌家族史、停经时间较晚、基因变异等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目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影像学 检查是发现及评估乳腺癌侵袭程度的主要手段。MRI能够直接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水分子的运动,从而间接反应组织结构的变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状态可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体现,与患者预后可能存在一定联系[4]。为此,本研究收集了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应用MRI扫描ADC值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可行性,现报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