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MRI、MSCT及血清学检查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杜 坤 张懿娜

所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影像科 (安徽 合肥 233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MSCT)及血清学检查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癌(HC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肝门部胆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MRI、MSCT、血清学(糖类抗 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检查,比较MRI、MSCT及血 清学对HCCA、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 MRI+MSCT+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诊断HCC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4.25%、85.71%、92.59%,较三者单独检查的灵敏度(88.00%、81.61%、 80.46%)和准确度(77.69%、79.63%、 79.63%)明显高,MRI+MSCT+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诊断HCCA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91%、 93.02%、91.95%,较三者单独检查的灵敏度(82.00%、86.36%、84.09%)、准确度(78.17%、79.31%、79.31%)明显高( P<0.05)。结论 MRI+MSCT+血清学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在HCCA患者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评估中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影像学检查联合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或可作为HCCA的有效诊断方案。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MRI;MSCT;血清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8.027

前言

肝门部胆管癌(HCCA)为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胆管癌的50%~60%,因HCCA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发生部位特殊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及其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外科手术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早期HCCA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治疗的癌肿[1]。研究指出因HCCA肿瘤扩散可直接浸润毗邻的器官以及组织,易致患者失去手术机会[2],因此早期发现、诊断HCCA对指导患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以及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使HCCA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直以来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 原(CEA)]被认为是HCCA患者有效预测手段[3],但血清学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受限;影像学技术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MSCT)在胆道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研究表明MRI、MSCT在指导临床治疗方案中有积极作用[4]。但目前关于MRI、MSCT及血清学检查在诊断HCCA中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展开临床回顾性分 析,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