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CECT)和超声造影(CEUS)在肝硬化伴肝小结节样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肝小结节样病灶的CECT与CEUS资料,分析相应影像学特点,记录CECT与CEUS相关参数,对照病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共发现90个直径小于等于3cm的肝局灶性微小结节,其中恶性病灶40个,良性病灶50 个;恶性结节在动脉期呈高强化,门脉期等或低强化,平衡期低强化,三期CECT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良性结节CEUS与CECT各期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EUS下,良性结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通过时间较恶性结节延长,而灌注指数、造影峰强度、曲线尖度小于恶性结节( P<0.05),两者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CEUS诊断肝硬化伴肝小结节 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ECT,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EUS与常规CECT在肝硬化伴小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判断上有一定提示意义,二者各具优势。
【关键词】增强CT;超声造影;肝硬化; 肝硬化结节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08.029
前言
我国多数肝癌由肝硬化结节逐步发展而来,而从肝硬化发展至合并肝癌的病理过程具有多阶段性、复杂性特点,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肝癌晚期、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因此如何检出早期肝癌、或提示肝硬化结节恶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通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但受限于仪器灵敏度、肝硬化背景结构及回声异常、良恶性结节病灶声像图常不典型等因素,诊断准确率下降;穿刺活检虽被视为诊断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而应用受限,且其对于位置较深的小病灶假阴性率高;而常规增强CT(contrast 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可经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增加病变组织同正常肝实质之间的密度差异而提高对肝脏占位病变、特别是小于3cm实性病灶的检出率,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电离辐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为肝脏病变筛查的首选[2]。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CEUS)可较好显示肿瘤微血供,从而反映肿瘤微循环变化,有潜力提高超声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3]。本文主要分析CECT与CEUS对肝硬化伴肝小结节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8 期
2020年08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