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心肌缺血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EASI导联心电图和1.5T MRI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检查心肌缺血的结果,对比EASI导联心电图、MRI诊断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正确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结果 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MRI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 MRI预测心肌缺血的敏感度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 MRI可提高检测心肌缺血正确率,准确评估其心肌缺血程度。
【关键词】EASI导联心电图;MRI; 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542.2+2;R444;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19.08.017
前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血氧供需失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资料显示,最后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中第一次检查时就有ST段改变的概率仅有50%左右[1]。EASI导联系统是以心电向量描记法的双极假设理论为基础,由电极E、A、S、I及接地电极组成,可检测到12个导联的心电信号,在判断心肌缺血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准确划分心内,外模接线,对心肌的形态学改变、功能性改变及心肌存活性等可进行准确评估,且检查无电离辐射,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比增强MRI检查可准确判定心肌缺血程度及范围[2-4]。本研究通过探讨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 MRI对心肌缺血程度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7卷, 第 8 期
2019年08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