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DWI联合血清NSE检测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冷 洁1 汪柳旭2 魏晋蓉2 刘 欢2

所属单位:1.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内分泌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2.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四川 成都 610081)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纳为观察组)和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无脑损伤的35名早产儿(纳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行DWI扫描检查,检测两组早产儿出生当天、出生第1周、2周血清NSE水平,将观察组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亚组出生当天、出生第1周、2周血清NSE水平,ROC曲线评估DWI联合血清NSE检测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中的效能。结果 两组出生后各时间点的NSE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出生当天、出生后第1周、第2周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其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早产儿出生当天、出生后第1周、出生后第2周NSE依次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DWI联合血清NSE检测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较DWI、血清NSE明显高(P<0.05)。结论DWI联合血清NSE检测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中有明确应用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和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DWI;NSE

【中图分类号】R543.5;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19.08.009

前言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是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类型之一,尤其好发于早产儿,其发病率约为33%,病情严重者可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危害新生儿生命健康[1];相关研究表明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与婴幼儿神经异常发育紧密相关,是引发患儿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进展为脑瘫[2],现阶段临床对其尚缺乏行之有效治疗方案,早期准确诊治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是确保新生儿良好预后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常规MRI在局灶性脑白质损伤诊断中常表现为斑点状短T1等或短T2信号变化,影像学特点较难和脑实质出血灶相区别[3],而扩散加权成像(DWI)因可无创且快速地对脑内病变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微观变化进行反映,相关研究也证实了DWI在脑损伤中有一定诊断价值[4];有文献报告表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损伤评估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较好地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5]。早期陆俊秀[6]等学者探讨了颅脑超声与血清NSE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价值及两者相关性,证实了颅脑超声和NSE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本文则进一步探究DWI联合血清NSE检测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