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腹部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郭 成1 李常虹1 顾华勇1 赵希鹏1 刘 震1 王艳丽1 刘桂芳2,*

所属单位: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分子影像科 (山东 青岛 266042) 2.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042)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 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T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分辨率MRI T2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在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4)和未转移组(n=69)。比较两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及其变化百分比绝对值(∆%),分析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移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均大于非转移组,nCRT前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短径%、∆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但两组nCRT前后长径及∆长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短径%、∆ADC%是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短径%、∆ADC%单独及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52、0.87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淋巴结短径与ADC值变化可有效提示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区域淋巴结转移;高分辨MR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