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阑尾黏液囊肿8例影像分析

作者:袁亚峰1 刘爱玲2

所属单位:1.如皋市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 如皋 226500) 2.如皋市中医院病理科 (江苏 如皋 2265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阑尾黏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黏液性囊腺瘤4例,低级别黏液性肿瘤3例(1例伴腹腔假性黏液瘤),黏液性囊腺癌1例。6例CT主要表现为右下腹圆形、类圆形或管状囊性低密度影,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CT值0Hu~20Hu,其中2例囊壁见斑点状及环形钙化;1例腹腔假性黏液瘤表现为腹腔多发形态不规则混合密度肿块影,囊性成分为主, 部分内见分隔及散在斑点状钙化,肝周见扇贝样压迹,阑尾显示不清;1例巨大阑尾黏液性囊腺瘤MRI表现为盆腔囊性信号肿块影,信号均匀,边缘清晰,未见分隔及壁结节,增强后囊壁均匀强化。结论 阑尾黏液囊肿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阑尾;黏液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5.3;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6.018

前言

  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eal mucocele,A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腔阻塞,使阑尾黏膜分泌的黏液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黏液不断在阑尾腔内蓄积,导致阑尾囊状扩张,形成囊性肿块。AM临床上少见,占阑尾切除原因的0.1%~0.4%[1],常需要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阑尾黏液性肿瘤起源于阑尾腺上皮,分为良性、 低度恶性及恶性,均可分泌大量黏液,易发生破裂或腹腔种植转移,术前CT、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2-4]。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阑尾黏液囊肿CT或MRI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