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吕哲铮

所属单位: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广东 汕头 515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采用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 择取2018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检查,并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58例患儿出现明显的血流信号,其余4例没有检测出相应的血流信号。诊断表现:出现混合性包块,且所呈形态出现一定的规则,同时在小儿肠套叠处出现不同形态,其中横切面出现类同心圆征像,纵切面出现套筒征像。结论 不仅可以通过超声这种无创的检查发现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还可依据病灶的不同的血流信号, 初步判断病变肠管的血运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超声检查;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1;R65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19.06.018

前言

  肠套叠属于临床常见病,临床统计发现,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7.5%左右,临床将其分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两种[1]。其中原发性肠套叠好发于小儿,而继发性肠套叠好发于成人。小儿急性肠套叠会因套入的肠管肠壁血管压迫时间较长,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肠穿孔、肠坏死,对小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 因此,尽早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临床多实施超声检查诊断,其可以清晰的看到肠套叠现象,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本次研究针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采 用超声检查的意义进行评价,取62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开展针对性研究,现做如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