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CT特征联合癌胚抗原对磨玻璃结节的浸润前和浸润性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黄海峡 徐国厚 左翔 蒋磊 罗杨 吴建彬

所属单位:华东疗养院放射科(江苏 无锡 214065)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磨玻璃结节(GGN)的CT特征及癌胚抗原(CEA)浓度值的比较,探讨CT特征联合CEA浓度值鉴别诊断GGN是否属于浸润前或浸润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GGN,其中浸润前病变54例,浸润性病变51例,对病灶的CT特征进行测量、比较。其特征包括:病灶的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CEA的浓度值。结果  浸润性病变中出现分叶征48例(94.12%)、胸膜凹陷征33例(64.71%),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浸润前病变的分叶征(22.22%)及胸膜凹陷征(11.11%),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诊断浸润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87.6%和58.8%;特异度分别72.3%和75.8%。CEA最佳阈值为1.72ng/ml,其诊断浸润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70.6%和66.7%。考虑将两者联合,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提高,其中CEA联合分叶征最为显著,分别为9 0 . 7%、81.3%。结论  应用CT获得的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CEA浓度值对鉴别GGN是否属于浸润前或浸润性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推荐CEA浓度值≥1.72ng/ml与病灶的分叶征联合诊断GGN的浸润性病变,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关键词】磨玻璃结节;计算机断层扫描;癌胚抗原;浸润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0.010

前言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CT对肺部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中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诊疗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1]。GGN是指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图像上表现为一种密度低于血管支管束的局灶性结节病变,但其内支气管血管束仍可显示。目前发现GGN既可是良性病变,如炎症、水肿或纤维化等;也可是恶性病变的早期活动期或进展期,并且GGN的恶性率要高于实性肺结节[2]。GGN发病率高,无明显的临床特征,缺乏相应的特异性。通过非病理学的手段鉴别肿瘤相关GGN是浸润前还是浸润性病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无远处转移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浸润性病变,手术或微创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GGN需要根据具体的影像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了比较容易量化的CT特征和癌胚抗原纳入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联合肿瘤指标鉴别诊断GGN是浸润前还是浸润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