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SCT影像学表现及对合并SP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肖波涛1 高斌2 邹晓倩3 曹建华1 许锐1

所属单位:1.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湖北 黄冈 438000); 2.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武汉 江夏 430200); 3.黄冈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湖北 黄冈 438000)

PDF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对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S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MP患儿和38例合并SP的M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MSCT检查,收集所有患儿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患儿在MSCT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征象差异。结果  MP患儿在MSCT检查中,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表现率均显著高于MP+SP患儿(P<0.05),但两者在MSCT检查中支气管充气相和肺气肿表现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MP+SP患儿胸腔积液发生率显著高于MP患儿,且胸腔厚度、淋巴结最大直径均显著大于MP患儿(P<0.05);MP和MR+SP在MSCT检查中均可表现为支气管充气相、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但MP患儿表现更为明显,且胸腔积液较为少见,而MP+SP患儿胸腔积液量明显增多。两组患儿MSCT检查中均可在气管前腔静脉后发现肿大淋巴结影,但MP+SP患儿淋巴结最大横直径明显大于MP患儿,且MP患儿MSCT检查中可明显表现有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且以典型的自内向外呈现,而在MP+SP中主要表现为无规律分布的肺叶内实变影。结论 在MP基础上出现明显淋巴结肿大,大量胸腔积液以及大片肺内实变影时可考虑为合并SP,而MSCT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可清晰地显示出肺部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多方位以及多角度的显示,更有利于MP和MP+SP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层螺旋CT;链球菌属感染肺炎;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3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0.012

前言

根据既往流行病学资料可知,肺炎支原体肺炎(MP)是目前临床儿科中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而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学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原体,曾有数据报道,在CAP中,有将近2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但随着CAP患儿的逐渐增多,有研究显示,部分CAP患儿还可出现肺炎链球菌的感染[2-3]。不少关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显示,MP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SP)最为常见,若不及时予以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对患儿可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持续感染者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故及时明确MP以及是否合并SP是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措施[4-5]。目前,临床上对于MP的诊断多依赖于病原学、X线以及CT检查综合分析,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CT检查的设备和技术也不断进步[6],为进一步探讨小儿MP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