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MSCT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张英1 汪克纯1 陆东2

所属单位:1.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成都 610051); 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51)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过介入治疗的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56例,手术后7d患者均进行了MSCT检查,观察不同区域CT值差异及增强特征。结果  早期扫描共检出53例早期灌注缺损(early defect,ED),诊断心肌梗死敏感度94.64%(53/56),在CT值比较中,ED区域CT值(43.15±12.05)HU,低于远处正常心肌CT值(103.79±11.28)HU(P<0.05);MSCT延迟扫描中,53例ED患者增强存在明显差异,30例患者出现为孤立心内膜下延迟期晚期强化(LE),单纯心内膜下残余灌注缺损 (residual perfusion defect,RD)者21例。LE区域CT值(103.14±14.32)HU,高于正常区域CT值(74.24±12.41)HU(P<0.05);RD区域CT值(36.26±11.05)HU,低于远处正常心肌CT值(75.36±11.02)(P<0.05);RD区域主要分布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2.14%),LE区域主要分布在右冠状动脉区域(23.21%),ED主要分布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区域(55.3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MSCT扫描可有效显示其增强特征,评价准确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关键词】MSCT;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0.015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已发生病变的冠状动脉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中断或急剧减少的现象,造成心肌长时间的严重缺血而出现坏死,此病情较为凶险,且病情发展迅速,恢复的进程较为缓慢,有较高致残、致死率[1-2]。当心肌梗死发生后长时间的严重缺血会对患者的机体器官带来重大损害,并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对其及时发现并诊断、及时抢救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微创治疗手段,较多文献报道[3-4],应用MSCT检查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提高可靠影像学资料。为此,本研究收集了56例急性心肌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了MSCT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