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级相关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邢健1 汤洋2 李奇1 李洪义1 朱敏1 魏秀芳1 刘鹤1 刘新亮3 洪静静3

所属单位: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磁共振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2.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3.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PDF

摘要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及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在乳

腺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及临床价值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接收的72例经临床术后证实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临床证实非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DWI信号强度比较;比较b值1000s/mm2时两组患者的ADC值;观察多b值下不同类型乳腺癌在ADC值上的差异以及比较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中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71例出现高信号,1例为等信号;对照组中70例患者表现为等低信号,只有2例患者出现混杂高信号,两组信号强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1000s/mm2时对照组与研究组ADC值存在差异,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浸润型癌与非浸润性癌ADC值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在乳腺癌患者中Ⅰ、Ⅱ和Ⅲ级病灶组织的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判定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对于病理分型、临床分级具有较重要临床诊治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R7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0.017

前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中每8名妇女中就会有1人罹患乳腺癌。我国发病率虽不及发达国家,但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剧增,发病情况仍不宜乐观,尤其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2%[1]。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好在随着全面体检意识的不断深入,早期做出诊断已逐步成为现实,而诊断后能否全面评估对患者预后十分关键。有相关研究表示,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是对临床乳腺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分型级别越高通常提示早期治疗越容易失败。由于传统病理学

检查必须给患者带来创伤,所以判定确切且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是一直追求的医学检查方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为乳腺疾病检查的新手段,不仅可以多参数对乳腺等软组织病变进行分析,还可以定量分析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情况,尤其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优势 [1-2]。本研究旨在研究乳腺癌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癌诊断临床价值、病理分型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