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义对照分析*
作者:温界玉1 刘雨峰1 杨想春2 康彦智1 马鸣岳2 马党捐1 张林凤1 韦明炯1
所属单位:1.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05); 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03)
PDF摘要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 n t r a h e p a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
cholangiocarcinoma,HPCC)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义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4年11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疑似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CT、MRI检查,并给予后期病理学诊断,其中45例为HPCC确诊患者,剩余23例为胆管下段良性肿瘤患者。比较CT、MRI联合检查和CT、MRI单独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符合率。结果 CT检查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为73.91%,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56.67%,符合率为72.06%。MRI检查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82.61%,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63.33%,符合率为77.94%。CT、MR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为95.65%,阳性预测值为97.62%,阴性预测值为84.62%,符合率为92.65%。CT、MRI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显著高于CT单独检查,灵敏度、符合率显著高于MRI单独检查,且以上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联合检查对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及MRI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2;R445.3;R735.8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0.023
前言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 n t r a h e p a t i c p e r i p h e r a lcholangiocarcinoma,HPCC)作为一种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中较为多见 [1]。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十分之一左右[2-3]。大多数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都属于导管细胞癌,主要是在肝内小胆管和末梢性胆管上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病理组织生长类型主要有胆管组织周围浸润型、外生肿块型、胆管腔内生长型等三种类型 [4]。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多数情况下隐匿起病,且缺乏特异性的早期临床诊断指征,病情发现较迟,而治疗也较为困难,多为姑息性治疗,故患者预后较差[4]。因此,给予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早期、及时、有效的鉴别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目前,CT及MRI广泛应用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早期鉴别诊断过程中,且临床效果较好[5]。现就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意
义作相关探讨。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8卷, 第 10 期
2020年10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