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卞柳利 姚利华 王永杰

所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放射科 (上海 20215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检查中的可

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80例高度怀疑的CSP患者,拟终止妊娠或清宫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扫描模式分为双低组(36例,使用管电压/管电流100kV/220mAs,对比剂用量0.8ml/kg体重)和常规组(40例,使用管电压/管电流120kV/220mAs,对比剂用量1.2ml/kg体重),完成图像采集后,比较两组血管影像的客观数据,并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矢状面重建图像质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两组CSP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双低组图像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医师对矢状面重建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诊断CSP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88%、90.32%、80.00%,常规组诊断CSP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94.11%、66.67%,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CSP检查中具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在减少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较满意的血管影像质量,符合临床诊疗需求。


【关键词】CT双低扫描模式;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图像质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3;R714.2

【文献标识码】A

【DO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5131.2020.10.035

前言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为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术形成的子宫瘢痕部位的特殊异位妊娠,包括孕卵、滋养叶细胞种植并生长发育[1]。作为剖宫产后远期严重的并发症,CSP主要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欠佳有关,其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一旦发生而诊断不及时或延误治疗极有可能引起子宫破裂、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生育能力丧失甚至死亡[2]。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国内CSP的发生率增长明显,除了与剖宫产率升高有关外,还与诊断技术、影像医师诊断经验及妇产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密切相关[3]。CT为鉴别诊断CSP的常用工具,但在实际临床中,生育期患者盆腔性腺对辐射较为敏感,对比剂引起的危害也逐渐引起重视。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CSP患者的CT检查及诊治资料,分析64排螺旋CT双低扫描(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模式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