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附10例报道

作者:黄曦毅 蔡金辉 刘庆余 刘志锋 江瑞信 湛满佳

所属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13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FSP的患者10例。10例 中,男9例,女1例,年龄18岁~49岁,平均年龄34.5岁;5例行CT增强检查,5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0例均为单 发,腹壁3例,肩部2例,臀部、大腿、颌面部、胸壁、腋窝各1例。8例位于皮下脂肪层内,紧贴皮肤;2例位于皮 肤,凸向体外,呈“悬吊征”。10例中,6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4例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肿块CT平扫表现 为等密度,均未见钙化;MR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不均匀,CT及MRI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T2WI脂肪抑制为不均匀高信号,其内见少许条片状低信号。结论 DFSP在CT和MRI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依据这些特 征可以对其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8.6;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4.022

前言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一种起源于真皮能够渗透到 深层结构的少见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1924年由 Darier和Ferrand首次报道,1925年由Hoffman命名为 “DFSP”。目前最新研究t(17;22)(q22;q13)染色 体易位是主要的细胞遗传学改变[1]。DFSP具有生长缓 慢,浸润能力较低,极少发生转移,切除不足易复发 等特点。临床表现常为皮下无痛性结节肿块,渐进性 增大,并常突出皮肤表面,手术切除较易复发,多次 复发恶性程度会增加,因此手术时必须注重肿瘤周边 的切除范围,一般情况下皮肤周边切缘>3.0cm或采 用莫氏手术,这是降低复发的关键[1-3]。所以了解其影像特点对术前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术后复 发的监测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 纪念医院2010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例行 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DFSP进行影像学分 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