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专家评述·头颈部相关罕少疾病

颅内大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和神经介入治疗

作者:陈 东

所属单位: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PDF

摘要

nothing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DOI】

前言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导致成人猝死的主要原因 之一。约10~15%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就已经死亡,约 三分之一的病人遗有神经功能缺陷,只有少部分预后 较好,该病的最终死亡率可高达40%。而随着人口的 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对于已破裂 的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血管内神经介入治 疗或手术夹闭。那么哪种技术更为有效?何时采用哪 种技术更为合理?如何评价治疗效果?国内外有许多 学者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多中心的随机研 究,来探讨这两种方法治疗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的差别。2002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研究结果 显示[1]: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与开颅手 术夹闭类似疗效,并且显著的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 生率。这项研究结果促使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取代开 颅夹闭,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 研究的结果不能泛化应用到所有动脉瘤的治疗中,因 为影响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因素众多。估计大约有80% 的患者排除在此研究之外,而对于其它患者(高龄患 者、未破裂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巨大动脉瘤、较 差的分级)该如何处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一般而 言,动脉瘤的神经介入治疗主要适应于:高龄患者、 存在麻醉和手术的高危因素、HH分级较差、外科手术 无法夹闭、没有脑实质内血肿(存在争议)、动脉瘤 的部位手术难以到达或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存在争 议)。不适于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有:巨大动脉瘤伴或 不伴有血栓形成、囊性动脉瘤、瘤颈体比例不适合栓 塞(需要采用球囊塑形技术、复杂弹簧圈栓塞以及支 架辅助栓塞技术等)、瘤体发出重要血管的动脉瘤、 形态及其不规则的动脉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