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

作者:庞彦利1 台金岭2 任梅彦2 郭玉强3 陈瑞强1 张清生4,*

所属单位:1.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濮阳市眼科医院)青光眼科(河南 濮阳 457000) 2.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濮阳市眼科医院)临床功能检查科(河南 濮阳 457000) 3.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濮阳市眼科医院)眼科门诊部(河南 濮阳 457000) 4.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濮阳市眼科医院)眼科(河南 濮阳 457000)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滤过泡进行细胞水平的动态观察。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60例(60只眼)青光眼小 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包括使用1种降眼压药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时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滤过泡形态(Kronfeld分型法)将患者分为 功能性滤过泡组(30只眼)和非功能滤过泡组(30只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了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检查 时间点微囊泡、结缔组织的差异及滤过泡上皮下组织血管化情况。结果 术后2周两组患者滤过泡内均存在大量微囊泡,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微囊泡数量 均降低,非功能性滤过泡组微囊泡下降的速度更快((P<0.05),微囊泡数量更低,微囊泡直径也更小;两组患者术后滤过泡壁结缔组织致密性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 升高,但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非功能性组高于功能性滤过泡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组滤泡区无血管或少量血管生成,在非功能性滤过泡组中血管生成明 显。结论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能直观动态地展现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滤过泡内的结构演变趋势,为调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形成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5.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