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胸部
纵膈、肺门良恶性肿块的MR HASTE影像特征及诊断模型构建*
作者:郭 玲1 王进才2 段 俊1,*
所属单位:1.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放射介入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2.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1130)
PDF摘要
目的 探讨纵膈、肺门良恶性肿块患者的核磁共振(MR)单次激发快速扫描(HASTE)影像特征,并构建相关诊断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2例纵膈、肺门肿块患者,随机数表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72例和测试集30例,均接受MR HASTE、增强CT扫描和病理检查。比较训练集和测试集纵膈、肺门肿块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纵膈、肺门良恶性肿块的MR HASTE影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训练集与测试集不同方法诊断纵膈、肺门肿块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建立MR HASTE模型、MSCT增强模型和MR HASTE+MSCT增强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模型诊断纵膈、肺门恶性肿块的效能;Delong检验评估模型间效能的差异,Hosmer-Lemeshow检验联合模型拟合度。结果 训练集72例纵膈、肺门肿块患者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恶性病变62例,良性肿块10例;测试集30例确诊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6例。纵膈、肺门肿块良性肿块的MR HASTE影像特征表现病变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病变内信号均匀,周边无转移表现,T2WI图像上多暗少亮;恶性肿块的影像特征表现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信号呈不均匀高、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斑点状、小片状高信号。训练集中MR HASTE检查、MSCT增强和MR HASTE+MSCT增强诊断纵膈、肺门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7.10%、91.94%和96.77%,Kappa值为0.536、0.498和0.768。经ROC曲线和DeLong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测试集联合模型纵膈、肺门恶性肿块的AUC值优于MR HASTE模型、MSCT增强模型单独检测(P<0.05)。结论 纵膈、肺门良性肿块MR HASTE影像特征表现病变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病变内信号均匀,周边无转移表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信号呈不均匀混杂信号,病灶内斑点状高信号,MR HASTE+MSCT增强联合诊断模型对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高。
【关键词】纵膈;肺门;肿块;良恶性;核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扫描;影像特征;诊断模型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12.020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2卷, 第 12 期
2024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