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锥形束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及密度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玉莹1 郑 苗2 晏志强1,* 刘军艳1

所属单位:1.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口腔科 (北京 延庆 102100) 2.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 (北京 海淀 100191)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及密度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下颌低平牙槽嵴患者146例,均行全口义齿修复,随访6个月,根据义齿固位效果分为修复良好组(121例)与修复不良组(2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修复前CBCT测量的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分析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与牙槽嵴分级的关系及与修复效果的相关性,并评价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对修复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修复不良组牙槽嵴分级Ⅳ级比例高于修复良好组(P<0.05);修复不良组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低于修复良好组(P<0.05);牙槽嵴Ⅳ级患者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低于修复良好组(P<0.05);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与牙槽嵴分级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及联合预测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效果的AUC为0.815、0.769、0.820、0.913;以ROC曲线获取的最佳截断值分为低值与高值,危险度分析,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低值的下颌低平牙槽嵴患者修复不良风险是高值患者的6.884倍、6.160倍、6.585倍(P<0.05)。结论 CBCT测量下颌低平牙槽嵴修复前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与牙槽嵴分级、修复效果显著相关,对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进行早期预测,为制定可靠的修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下颌低平牙槽嵴;锥形束CT;牙槽骨高度;皮质骨厚度;皮质骨密度;修复效果;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