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ICVD患者108例,依据ASITN/SIR系统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响WMH与ICVD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以及模型效能评价。结果 108名患者中WMH1、WMH2、WMH3级患者分别为58、32、18人,且WMH1级患者在深部/皮层占比较多,WMH 2、3级患者中各部位相差不大,108名患者中单支狭窄61例(56.48%),多支狭窄47例(43.52%),血管狭窄程度≥85%为51例(47.22%),<85%为57例(52.78%),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50例(46.30%),皮层支代偿31例(28.70%),新生血管代偿9例(8.33%),无任何侧支代偿18例(16.67%);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吸烟史、基线NIHSS评分分类、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Fazekas总分、Fazekas总分0~1分、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0~1分、深部白质Fazekas评分0~1分、狭窄血管数量、血管狭窄程度、Hcy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吸烟史、血管狭窄数量、糖尿病、血管狭窄程度、Hcy、Fazekas总分及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是ICVD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后WMH评分(OR=2.41,95%CI:2.18~2.72,P<0.001)仍是ICVD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且随着WMH评分的升高,其关联效应值也相应增高(P趋势<0.05)。并基于此构建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准确率为88.9%,AUC为 0.807 (95%CI: 0.781~0.874)),具有较高的区分度。结论 ICVD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受多种因素影响,且WMH严重程度与ICVD患者侧支循环不良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WMH严重程度来评估ICVD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期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白质高信号;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10.008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2卷, 第 10 期
2024年10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