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骨骼肌肉

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预测价值*

作者:霍玉宝1,* 汪兆文2 李 杰2

所属单位:1.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手足外二科 2.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CT定量参数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中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四肢骨折患者(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统计术后16周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并根据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比较2组CT定量参数、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骨形成蛋白2(BMP-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1)术后16周,300例四肢骨折患者共8例失访,42例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4.38%;(2)术后2周、6周、8周,延迟组BMD、BSICSA、BSICSMI及血清Cx43、BMP-2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术后8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BMD、BSICSA、BSICSMI与BMP-2、Cx43呈显著正相关(P<0.05);(4)术后2周、6周、8周,BSICSA+BSICSMI+BMD预测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效能(AUC:0.914、0.926、0.937)近似于BMP+Cx43(AUC:0.898、0.916、0.925),其中术后8周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大。结论 CT定量参数(BSICSA、BMD、BSICSMI)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呈低表达,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防治措施,减少四肢骨折延迟愈合风险。


【关键词】四肢骨折;延迟愈合;CT定量参数;BSICSA;BMD;BSICSMI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8.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