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成人视放射病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吴永顺1 黄穗乔2 刘盼丽1 元建鹏3,*

所属单位: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1457) 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107)

PDF

摘要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证实累及视放射的脑内病变12例及磁共振检查无异 常的健康体检者12例,以上受检者均进行过磁共振DTI及DUAL_TSE序列扫描。根据是视放射是否受累及,将12对视放射分成病变组、对照组,通过后处 理软件分别获得部分各项异性指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平均纤维束长度(ML)、单位像素纤维束数目(MF)、LGN的高度与体积及进行纤维束追 踪与成像分析,且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有16个视放射纤维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纤维束稀疏、移位或破坏,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 致LGN大小、形态甚至信号发生一定改变,且病例组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其ADC值、ML值及MF值均较健康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形态或信号发生 一定改变,病例组LGN高度及体积的缩小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DTI及DTT技术可作为评价颞、枕部病变所致视放射及LGN形态、功能改变的既安全又客观指标;术前运用DTT技术对保护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及了解病变与该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脑白质纤维束示踪;视放射;外侧膝状体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