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256排CT减影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对比*
作者:邹清艺1 古展亮1 周 婷1 黄必贵1 吴英宁1,2,*
所属单位:1.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PDF摘要
目的 探究256排CT减影技术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减影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4例经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256排CT减影技术与AI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评价两种技术减影效果、3D-VR图像显示效果,并计算两种方法的辐射计量以及后处理时间,探讨两种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减影效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排CT减影技术图像后处理时间为381.83±9.04s,AI技术为3.00(2.80,3.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I技术的辐射计量明显低于256排CT减影技术。AI技 术处理后的3D-VR图像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旋转,无法满足对头颈部血管病变部位三维 形态及空间关系的观察需求,而256排CT减影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方位旋转,可以较好地呈现出病变部位的复杂几何特征及空间关系。AI技术对位于MCA的动脉瘤减影效果欠佳,与256排CT减影技术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部位动脉瘤减 影效果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 AI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减影效果,AI技术更省时、省力且能够降低辐射剂量。若对动脉瘤复杂形态的观察有需求,则需选择256排CT减影技术。
【关键词】减影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颅内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10.013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10 期
2024年0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