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管壁成像(MR-VWI)技术评价症状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完成双侧颈动脉MR-VWI检查。对入组对象进行颈动脉狭窄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与卒中量表神经功 能(NIHSS)评分的关系;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斑块负荷水平[最小管腔面积(Min LA)、平均管壁面积 (Mean WA)、最大管壁厚度(Max WT)、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PWV)、不同斑块成分[富脂质核(LRNC)、 出血(IPH)、钙化(CA)、纤维帽(FCR)]及其大小差异。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有32例、37例和29例。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增高, Min LA水平不断降低,Max WT、PWV水平和NIHSS评分不断升高;CA、LRNC、IPH、FCR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Min LA呈负相关(r=-0.704),与Max WT、PWV呈正相关(r=0.719、0.565)。症状侧Min LA水平低于非症状侧,Mean WA水平、Max WT水平、PWV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P<0.05)。症状侧CA、FCR发生 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症状侧LRNC、IPH、CA水平均高于非症状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VWI技术对症状 性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评 估动脉狭窄斑块患者斑块特征和血管壁情况。
【关键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磁共振管壁成像;斑块易损特征;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10.018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10 期
2024年0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