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腹部
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类型MRI征象分析*
作者:张刘璐1 吕 俊2 刘迎春1 尧 麒1 汪 静3 刘 勇1,*
所属单位: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 (四川 泸州 646000) 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综合内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基地肝胆病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PDF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类型MRI征象。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76例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采用3.0T磁共振及腹部表面线圈,扫描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DWI/ADC、动态增强。结果 根据大体病理形态分为巨块型17例、结节型23例、小肝癌31例、弥漫型5例。前三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右叶47例、左叶16例、方叶5例、尾叶3例。巨块型、结节型呈不规则肿块,5例病灶向肝包膜外生长表现为外生型。小肝癌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结节。弥漫型呈分布全肝的小结节病灶。T1WI上,瘤灶主要为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高信号,DWI高/稍高信号,ADC低信号。巨块型、结节型信号混杂,小肝癌、弥漫型信号较均匀。癌灶实质“快进快出”强化方式64例(84.21%),其他强化方式12例(15.79%)。包膜强化53例,坏死26例,出血7例,门静脉癌栓13例,肝硬化63例。包膜强化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巨块型与结节型、巨块型与小肝癌坏死比较,巨块型与小肝癌门静脉癌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类型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多序列成像对肝癌定性诊断具有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5.029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5 期
2023年06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