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腹部
盆腹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孙永灿1,2 钱国珍1 张 铭3 李文杰4 张恩龙1,*
所属单位:1.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2206)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20) 3.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理科 (北京 102206) 4.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 (北京 102206)
PDF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腹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MRI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腹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4例,3例患者术前行盆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13例行腹盆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27~57岁,平均年龄38.6岁,分析CT、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12例为原发肿瘤,2例为术后复发。12例跨尿生殖膈与盆膈生长,肿瘤最大径约3.5~33.2cm,平均14.2cm。11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清,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11例病变内部可见分层或漩涡样改变。MRI显示T1WI表现低信号,T2WI表现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分层”或“漩涡”征。结论 AAM好发于女性的盆腹部,易向盆底组织间隙内延伸、侵袭生长,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可见“分层”或“漩涡”征,病理上具有肿瘤细胞稀疏、黏液样基质大量存在及局部血管分布丰富等特点。
【关键词】血管黏液瘤;侵袭性;CT;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9.41;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5.043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5 期
2023年06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