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腹部

基于CT和病程分期评估感染性胰腺坏死的临床和预后特征*

作者:宋 宇 张 鹏 杨 利 许尚文* 肖 慧

所属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射诊断科 (福建 福州 350025)

PDF

摘要

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又称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预后有直接影响,通常发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2周后也就是病程后期,但也可出现在病程早期。当前,对急性胰腺炎病程后期IPN认识相对深入,而对早期IPN的认识较少,尤其是早期IPN的CT影像学特征和诊断价值上缺乏研究。目的 探讨基于CT和病程分期评估IPN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92例继发IPN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IPN诊断依靠CT图像存在“气泡征”,根据IPN发生于AP病程分期中的具体阶段,划分为早期(AP发病2周内)和后期(AP发病2周后)IPN组。对比2组年龄、性别、病因、坏死类型、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情况、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ICU滞留时间、有创干预率和病死率。结果 本组92例IPN中,28例(30.4%)发生于AP病程早期、64例(69.6%)发生于AP病程后期。CT影像学上,早期IPN主要表现为急性坏死物积聚(ANC)合并“气泡征”,后期IPN主要表现为包裹性坏死(WON)合并“气泡征”。早期IPN患者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64.3% vs. 39.1%, χ2=4.978, P=0.026)和多器官功能衰竭(53.6% vs. 31.3%, χ2=4.117, P=0.042)的比例较高,ICU住院时间(18.5±5.4 d vs. 15.7±4.7 d, t=2.511, P=0.014)较长,病死率(53.6% vs.21.9%, χ2=9.066, P=0.003)较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性别、年龄、ICU入住率、有创干预率等其他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CT和病程分期对IPN进行诊断和分型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早期IPN更容易导致病情危重、复杂化,有必要尽早采取积极干预以期改善预后。

【关键词】感染性胰腺坏死;急性胰腺炎;计算机断层扫描;病程分期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