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骨骼肌肉

股骨头坏死ARCO 2期CT征象对新发骨质吸收区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史 珊1 杨学东1,* 罗 萍1 孙 黎1 谢利民2,* 于 潼2 白 杨2

所属单位: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53)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 (北京 100053)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ARCO 2期CT征象对新发骨质吸收区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至 2017 年进行髋关节 CT 检查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2期的股骨头坏死94例患者(F/M=24/70,中位年龄41.0(33.3-54.0)岁)。评估初次 CT 检查的征象,包括骨质坏死的位置、ARCO 分期范围、密度和增生反应区的形态。 根据随访3年有无骨质吸收区将病例分为新发骨质吸收组和无骨质吸收组。对比两组CT征象的差异,并分析单一和CT征象组合对新发骨质吸收区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质坏死位于中外侧柱或内中外侧柱、坏死范围大于30%及增生反应区呈横行在新发骨质吸收组显著多于无骨质吸收组。 CT征象组合2(骨质坏死位置、坏死范围及增生反应区呈横行形态)对新发骨质吸收区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13%和62.50%,阈值>1。结论 如果骨质坏死区位于中外侧柱或内中外侧柱,坏死范围大于30%,且增生反应区呈横行,则易发生骨质吸收区,应密切随访。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骨质吸收;CT; ARCO 2期

【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