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胸部

68例纵隔淋巴瘤CT诊断特征及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桂 丹 余 鎏*

所属单位: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54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特征,分析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相关因素。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纵隔淋巴瘤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以及增强扫描。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坏死组39例和非坏死组29例。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大小、位置、边缘、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CT扫描和增强扫描特点。分析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因素,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独立因素。结果 68例纵隔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中,前纵隔淋巴瘤13例,中纵隔淋巴瘤1例,后纵隔淋巴瘤4例,跨区生长淋巴瘤50例。肿块大小3.6cm×4.8cm~11.4cm×12.1cm,43例呈现多个结节融合成团。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态肿块,呈分叶状或波浪纹状,38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41例呈现轻中度强化,强化幅度10~25HU。病理类型、病灶最大径、强化平均CT值与纵隔淋巴瘤坏死均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累计纵隔范围无关(P>0.05)。病灶最大径和强化平均CT值是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独立因素(P<0.05)。病灶最大径和强化平均CT值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44。结论 CT对纵隔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高,是临床诊断鉴别纵隔淋巴瘤的重要手段。病灶最大径和强化平均CT值对纵隔淋巴瘤坏死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纵隔淋巴瘤;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特征;坏死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