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腹部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比较
作者:王荣刚1 刘永林2 乔丽娇3,* 闫淑珍4
所属单位:1.吉林省辽源市人民医院CT核磁科(吉林 辽源 136201);2.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101);3.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22);4.吉林省辽源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吉林 辽源 136201)
PDF摘要
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3.0T磁共振(MRI)扩散峰度成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到2019年1月108例前列腺病患者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Ca组40例,BPH组68例。比较两组的常规MRI、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参数:纤维示踪图(FT)、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FA值鉴别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两组达峰时间和最大强化峰值。结果 PCa组的结节状病灶22例、斑片状病灶15例、弥漫性病灶3例,BPH组结节状病灶17例、斑片状病灶4例、弥漫性病灶47例;PCa组斑片状病灶大小为(6.12±0.78)cm2,显著大于BPH组斑片状病灶[(1.48±0.29)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状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中,26例癌区纤维束走行紊乱、局部稀疏,11例局部纤维束中断、消失,3例纤维连续性存在、局部稀疏;BPH组中,41例中央区纤维束增粗且局部稀疏、外周区纤维束明显受压变薄且纤维束密度增高,13例中央带纤维局部稀疏、外周带纤维束走行完好,14例中央带纤维走行完好、外周带纤维束局部略有稀疏。PCa组的FA(0.48±0.15)显著高于BPH组的FA(0.26±0.11),ADC[(0.77±0.23)×10-3mm2/s]显著低于BPH组[(1.29±0.31)×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值绘制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0.93,特异度0.85,诊断界值0.19。PCa组的达峰时间均集中在120s前,BPH组的达峰时间主要集中在120s后;PCa组最大强化峰值(85.21±9.10),显著低于BPH组最大强化峰值(267.58±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的各参数可有效提高PCa、BPH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PCa;BPH;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 DTI;ROC曲线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7.041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9卷, 第 7 期
2021年07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