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诊断价值
作者:孙 理1 张 燕2 普福顺1 罗家滨1 吴丽霞1 杨富辉1 李 平1
所属单位:1.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蒙自 661199) 2.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 蒙自 661199)
PDF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间我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4例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检查及多种后处理重建。结果 4例所获得图像均显示良好。4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均为单发病灶,分别起源于膀胱肌层(2例)和粘膜下层(2例),肿块形态呈菜花状,边界清楚, 2例可见小点状钙化和条状钙化。增强扫描4例肿块呈显著持续强化,2例肿块内出现囊变、坏死区。结论 MSCT在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术前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膀胱肿瘤;异位嗜铬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重建
【中图分类号】R737.14;R81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19.06.016
前言
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of urinary bladder)是一种罕见的膀胱壁层内交感链嗜铬组织发生的膀胱肿瘤,约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06%,约占所有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1%[1-2]。因该病常常浸润膀胱壁的肌层,易被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而其治疗方式及术前准备和常见膀胱肿瘤不同, 极易引起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严重时可以出现异位嗜铬细胞瘤危象。所以,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早期正确诊断对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4例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的MSCT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来探讨该病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MSCT的诊断水平。
罕少疾病杂志
第26卷, 第 6 期
2019年1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