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免疫球蛋白在NICU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对血清IgG水平的 影响
作者:孙常华 康莺歌 张原景 涂园园 郭晓鹤 高培贤 范盟 景致真
所属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6)
PDF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IVIG)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在NICU中的败血症早产儿,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各15例;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体温稳定时间、临床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IgG水平。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7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稳定时间、临床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能够缩短在NICU中败血症早产儿的病情转归时间,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提高免疫力。
【关键词】败血症;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免疫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446.1;R7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5.025
前言
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正常新生儿更弱,一旦有真菌或细菌侵入血循环中并繁殖,将会迅速引发全身广泛炎性反应,不仅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死亡[1]。目前临床针对败血症早产儿多在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但由于不同患儿的致病菌具有特异性,因而对于部分患儿的治疗效果欠佳[2]。免疫球蛋白(IVIG)是一种免疫活性分子,不仅能够弥补早产儿的内源性丙种球蛋白不足,还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据刘玉秀[3]研究发现,抗生素联合IVIG治疗败血症早产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免疫力,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IVIG在NICU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罕少疾病杂志
第27卷, 第 5 期
2020年09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