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观点·
对比增强磁共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秦 月1 王春晓2 杨 军3
所属单位:1.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东 烟台 264000) 2.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心 血管内科(山东 烟台 264000) 3.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毓璜顶医院心 血管内科(山东 烟台 264000)
PDF摘要
无
【关键词】磁共振;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1.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15.03.34
前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心血管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 诊断和评价心脏疾病,随着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如新型射频 线圈,快速和强磁场系统,快速2维和3维梯度回波、平面回波、螺旋及 其他成像序列,心脏MRI技术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功能性影像 学评价方法。虽然临床上评估心肌梗死的方法有很多(如心电图、心肌 梗死标志物、超声心动图、SPECT及核素灌注扫描等),但由于各种原因 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心脏MRI技术能全面提供心脏各方面的信息,图像 质量好、可重复性强,可以观察心脏本身及其临近结构,对心脏的形态结 构、心室功能以及心肌活性等生理方面可做出准确评价[1],尤其是近年 来对比剂的应用,使得MRI在扫描序列种类、时间分辨率及图像质量方 面均有显著的提高,MRI延迟增强扫描在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程度及 范围上与病理对照组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2,3],有望成为诊断心肌梗死 的无可取代的无创性检查。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13卷, 第 3 期
2015年03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