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腹部
磁共振小肠成像与DWI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诊断价值*
作者:陈 振1 林朝上1 陈楚洁2 洪成坤2 张宇航2 叶培筠2 付丽媛1,2,*
所属单位: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射诊断科 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第九〇〇医院)放射诊断科 (福建 福州 350025)
PDF摘要
目的 采用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活动性,并建立定量评分模型,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RE资料。(1)观察病变肠管的DWI图像,测量病变部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算ADC值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诊断效能。(2)采用Harvey-Bradshaw指数进行临床评分,分析ADC值与HBI评分的相关性。(3)构建MRE参数模型,评估其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活动期肠壁ADC值低于缓解期肠壁ADC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获得的ADC值为1.085×10-3mm2/s,诊断活动期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7。(2)ADC值与HBI指数之间具有显著地负向中度相关关系。(3)MRE参数模型Y=1.475×T2比值+1.443×DWI信号+1.41×静脉期肠壁强化程度(R方0.589),回归模型的敏感度为96.7%,特异性为76.2%,曲线下面积为0.927。结论 ADC值可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建立的MRE参数模型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效能较高。
【关键词】磁共振小肠成像;DWI;克罗恩病活动性;Harvey-Bradshaw指数;MRE线性回归模型;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5.02.052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3卷, 第 2 期
2025年02月
相关文章